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思政 > 安全教育 > 正文

“案例教育”: 校园贷成校园害 一进圈套深似海

作者:王灵敏 新闻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07

前不久,一个10G的女大学生不雅照片、视频的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开,将“校园贷”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此前,由“校园贷”引发的高校学生深陷高额债务风波频频发生。如何才能不被“校园贷”控制?只有学会自我克制与辨别,才能避免陷入无尽的深渊。

案例一:长沙某大学40余名学生被骗,这些被诱骗的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分别贷款购买了一到三台不等的苹果手机,总共购买了66台,每台的市场价都在六千元左右,办完贷款购机手续后,手机没拿到,却背负了一身的欠款。总欠款额度达到37万元。

案例二:2016年3月,河南某大二学生小郑因迷恋足彩,输光生活费,开始通过网络借贷买彩票,继而冒用或请求同学帮忙借贷,欠下60多万元巨债,无力偿还,3月9日晚,小郑在微信群里留言后跳楼自杀,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案例三:2016年9月,长春某大一新生小吴,通过校园内的借贷广告借了一万块钱,约定10月7日还。结果晚还6天,借贷公司让小郑及其担保人还4.2万元。10月16日,小郑无力还款,便吞药自杀险些轻生。

案例分析

从以上案例里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陷入“校园贷”圈套的同学们都是急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样恰好给了不法分子一个可趁之机。“校园贷”的出现制造了一起起校园悲剧,衍生了大量社会问题。但这类事件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理性消费,辨别骗局,确保此类校园悲剧不再发生,达到共建“平安校园”的目标。

保卫处温馨提示

1、做到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

2、不轻易相信借贷广告,看似正规的平台可能是早已设计好的骗局。

3、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切勿将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借给他人借款。

4、当发现身边有同学进行非法贷款时,请及时报告老师和保卫处。

5、遇见“校园贷”进校宣传或者发放非法传单时,请及时拨打校园24小时报警电话666110(椒江)/ 626110(临海)。